隨著國內醫療器械行業的崛起,健康界在采訪國產醫療器械企業時,經常聽到國產廠商自信表示,自己的產品和跨國企業的產品已經沒有區別,而且同等的品質下,在性價比上更有優勢。
然而,在對多家三甲醫院進行調研后,健康界聽到了一些不同的說法。
江蘇一家三甲醫院信息設備處處長向健康界介紹,三甲醫院核心科室所所使用的醫療器械,跨國品牌要占到70%~80%。這一說法與健康界此次對多家三甲醫院的求證是吻合的。
對這一現狀,上述人士給出了解釋。第一是由于歷史原因,跨國公司上百年的歷史積累是現實,醫療設備的使用周期長,并非快速消費產品,而使用醫院為了減少成本支出,也會盡可能延長使用壽命。第二,國產醫療器械在早期的市場占有上,以普通的常用設備為主,例如皮膚的體溫測定儀、監護儀,因為國產品牌長期以這些小型設備來服務市場為主,近年來才開始涉足大型設備。
而第三個原因,也是其認為最重要的原因,“首先要有信任,然后才有依賴”。三甲醫院和醫生為什么信任跨國公司?“上百年的歷史,經過無數的醫療機構、無數的病人、無數的病例的證明,驗證了它的歷史,我們相信它的品質。特別是三甲醫院屬于患者求醫的最末端,所以更看重醫療質量的風險控制。”
國產醫療器械價格低嗎?
關于國產醫療器械的價格(性價比),我們聽到了截然不同的說法。有說國產醫療器械價格低,而質量已經有較大進步,所以相比進口品牌有著更大的性價比。
在數月前上海的CMEF春季展會上,以及深圳正在進行的CMEF秋季展會上,當詢問國產品牌的代理商為何選擇其代理的品牌時,“性價比高,受醫院歡迎”,是其中的理由之一。代理商們紛紛表示,自己之所以代理某個國內品牌,就是看好其不斷上升的品質,以及相對較低的價格。有一家山東代理商甚至放棄了原來代理的跨國公司品牌,獨家代理某家國內知名醫療器械品牌。
但醫院人士則有不同的看法,“國產器械價格優勢并不明顯。”據上述三甲醫院信息設備處處長介紹,跨國公司和國產品牌的醫療器械,在中低端產品線上,價格優勢逐漸在縮小。“同樣的功能和同樣的模塊,國內和國外品牌的價格已差異不大。就拿監護儀來說,某國內廠商的有創監護儀和飛利浦的同類產品價格優勢就不明顯。”至于大型醫療設備國產企業就更沒有明顯的價格優勢,以一家國產企業的產品為例,“價格并沒有比同檔次的進口品牌低。”
而國產醫療器械所享受的政策扶持,自然也帶來了一定市場優勢。“某些省份會鼓勵醫院優先考慮購置國產設備,如果購置的是國產設備,配置證會優先發放。”
國產醫療器械質量已經趕上來了嗎?
對這一問題,來自醫院的醫療設備使用者和維護者的反饋基本一致,“國產醫療器械的確有了長足的進步,但與跨國巨頭品牌還有明顯的差距。”
據醫院設備處人士說,在同時修理兩臺設備時,打開后蓋不用看品牌logo就知道哪臺是國產的,哪臺是跨國巨頭的。“更早些年,不用打開后蓋,只需要觀察和摸摸外殼,就知道哪個是國產的,哪個是進口的。現在國產的外觀工藝已有進步,外殼的質感很不錯了,但是接觸上的平滑、內部元器件的安排......還是遠遠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