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通常是指女性經期前后或者經期出現的下腹部疼痛癥狀,也就是痛經,其原因比較復雜,一般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原發性痛經大多是由于子宮內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導致,繼發性痛經則是由于盆腔器質性疾病引起,如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病、盆腔炎等。
一、原發性痛經:
原發性痛經是由于月經來潮時,子宮內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導致子宮過強收縮、血管痙攣,進而引起痛經。
二、繼發性痛經:
1、子宮內膜異位癥:主要與子宮內膜異位癥在盆腔,以及宮骶韌帶等部位有關,異位的子宮內膜會在卵巢激素的影響下,造成出血,進而形成盆腔充血的癥狀,從而誘發痛經;
2、子宮腺肌病:子宮腺肌病可導致子宮體積均勻增大,前列腺素也會明顯升高,并且在每次來月經時,都會導致子宮不規律收縮,引起繼發性痛經;
3、盆腔炎:盆腔炎主要與子宮內膜炎癥,以及輸卵管炎癥有關,炎癥因子會刺激盆腔腹膜以及卵巢組織,導致子宮痙攣、收縮,引起痛經。
此外,子宮內膜息肉、子宮肌瘤,以及卵巢腫瘤等,都可能會引起繼發性痛經,如子宮內膜息肉、子宮肌瘤,由于影響到局部血運,導致子宮內膜缺血、壞死,從而誘發痛經。還可能是由于宮頸管狹窄、子宮發育不良、子宮過度后屈等,導致經血排出不暢,進而引起痛經。建議患者出現痛經后,及時去醫院婦科就診,明確痛經的原因,并積極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