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內鏡下超聲檢查可以明確食管壁的厚度、腫瘤的大小、腫瘤與周圍組織的關系等,對于食管癌的診斷率較高。通常在進行檢查時,需要將內鏡從口腔伸入,經過咽喉及食管后到達胃,再通過超聲探頭觀察食管壁的情況,以判斷是否存在病變。
1、腫瘤大小:在進行超聲檢查時,如果腫瘤較大,可能會看得比較清楚。如果腫瘤比較小,則可能看不到明確的腫瘤大小。此時需要結合CT、核磁共振等其他檢查明確診斷;
2、腫瘤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如果腫瘤與頸部大血管、氣管等部位相鄰,則超聲可能會看得比較清楚。如果腫瘤與胃相近,則超聲可能會看得比較模糊,無法明確診斷。此時需要結合胃鏡檢查、病理檢查等方式明確診斷;
3、浸潤深度:通常在進行超聲檢查時,可以初步判斷食管壁的浸潤深度,以判斷是否存在食管癌。但可能存在一定的漏診率,比較多見的是早期食管癌患者僅出現食管黏膜增厚或黏膜糜爛等情況,而超聲檢查可能會出現遺漏;
4、治療效果:通過超聲檢查可明確腫瘤大小、范圍及浸潤深度,有助于指導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如果明確存在食管癌,可結合CT檢查判斷是否存在轉移,有利于判斷預后。
除上述情況外,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在超聲內鏡下進行病理檢查,即取出一部分腫瘤組織進行病理檢查,以判斷是否存在癌變。超聲內鏡技術在臨床中應用較為廣泛,可以觀察到食管病變,而且屬于無創檢查,患者在檢查過程中一般不會有明顯不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