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超聲檢查屬于比較常見的肝臟檢查方式,主要可以用來判斷肝臟的大小以及有無肝臟回聲異常等情況。對于肝臟超聲檢查單,主要包括肝臟的前后徑、前后徑、大小、表面、邊緣、與肝臟回聲帶的距離、脾臟長軸、門靜脈主干和肝靜脈主干內徑等方面進行判斷。
1、肝臟的前后徑:肝臟超聲檢查時,肝前后徑一般不會超過8cm,如果肝前后徑大于8cm,稱為肝腫大,則可能存在肝臟炎癥、水腫等情況;
2、前后徑:肝前后徑可以通過測量肝前后徑和左右徑來判斷,一般左右徑測量在第10肋骨水平,上下徑測量在第8肋骨水平以下,稱為肝前后徑增大。如果肝前后徑大于10cm,則提示存在肝腫大、門靜脈高壓等情況;
3、表面:肝臟表面應光滑,邊緣應整齊,而且在肝臟中線應清晰。如果存在肝結節,可以表現為肝臟表面出現多發的圓形結節,多發的圓形結節可以稱為占位病變;
4、邊緣:肝臟邊緣一般沒有壓痛,如果存在肝炎等疾病,可以出現肝臟邊緣不光滑,或者出現壓痛等情況;
5、與肝實質回聲帶的距離:正常情況下,肝實質回聲應均勻,如果存在肝炎等疾病,可以出現肝實質回聲增強,或者出現占位病變,出現低回聲或者高回聲;
6、脾臟長軸:正常情況下,脾臟長軸的走行應為垂直于第10肋骨水平的走行方向,如果存在肝硬化等疾病,可以出現脾臟長軸延長的情況;
7、門靜脈主干和肝靜脈主干內徑:正常情況下門靜脈主干內徑小于13mm,肝靜脈主干內徑大于1cm。如果存在門靜脈主干擴張和肝靜脈主干內徑增寬的情況,可能存在門靜脈高壓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