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常規消毒順序是由外陰、陰道、宮頸、宮體、雙附件組成,消毒順序時長從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不等,消毒范圍以物體表面為主,避免內部區域沾染水分,以免擴大感染。
1、外陰:消毒外陰時先將女性外陰部位清洗干凈,使用碘伏進行局部消毒。在保持外陰清潔的同時,觀察外陰的皮膚有沒有出現紅腫、破潰等,再將消毒陰道、宮頸部位的藥物推送到陰道內,準備第二次消毒;
2、陰道:陰道屬于有菌環境,在進行婦科常規檢查時需要保證陰道清潔,在進行陰道消毒時要使用無菌棉簽,蘸取適量的碘伏進行消毒,消毒順序是從外陰向內、從前往后,以及從細到粗,以免棉簽觸碰到宮頸,影響檢查結果或造成感染;
3、宮頸:在進行宮頸檢查時,需要使用擴陰器將陰道撐開,露出宮頸,再使用消毒棉簽蘸取宮頸分泌物,并且將宮頸部位的細胞用紫碘進行消毒,最后再將宮頸部位的細胞移送到檢驗科、病理科進行檢測,確定宮頸是否存在病變;
4、宮體:在進行宮體操作時,需要使用宮體戳破機體的宮腔壁,并使用棉簽收集宮腔內的積液,放入含有抗生素的試劑進行消毒,消毒順序是從宮體外側壁向內,以及從宮體的內側壁向外,直至將棉簽取出;
5、雙附件:在進行雙附件檢查時,首先需要抽血化驗,明確是否存在宮外孕的情況,其次再進行外陰、陰道部位的消毒,最后是宮頸部位的消毒,順序是從外陰、陰道、宮頸、宮體、兩側附件進行消毒。
如果有陰道炎等婦科疾病,在進行婦科常規消毒時,要注意雙側陰道部位的清潔,避免發生細菌感染等。同時,在進行宮腔操作時,要確保身體健康,避免在月經期間進行婦科常規消毒,以免導致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