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檢查是利用超聲波對人體進行檢查的一種方式,常見的包括腹部超聲、甲狀腺超聲、乳腺超聲、血管超聲、頭顱超聲等。超聲檢查的主要內容,包括檢查部位、檢查方式、檢查前準備等。
1、檢查部位:利用超聲對人體進行檢查的時候,主要觀察局部器官,以及與其形態、大小、位置等方面。比如甲狀腺、乳腺、心臟、腹腔、肝臟、膽囊等器官,以及血管等,可以觀察到其形態、大小、位置,以及血流狀態等。通過超聲檢查可以對器官或組織進行部分切面,來明確器官或組織內的病變情況;
2、檢查方式:超聲檢查可以根據部位,以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對局部病變進行初步的判斷,主要包括二維超聲、彩色多普勒超聲、頻譜多普勒超聲、M型超聲等。根據病變的不同特點,還可以使用造影技術來對病變進行定性,或者在超聲下進行病理檢查等;
3、檢查前準備:在進行超聲檢查之前,受檢者需要適當憋尿,待膀胱充盈之后才可以進行。此時可以通過超聲探頭對病變部位進行掃查,從而明確病變的具體情況。如果是進行上腹部超聲檢查,通常需要保持空腹狀態。如果是進行婦科超聲檢查,一般需要排空膀胱;
4、其他:如果是針對孕婦或者是兒童,還可以選擇進行經陰道超聲檢查。如果是針對心臟或者血管系統,還可以選擇經胸超聲檢查。
超聲檢查一般沒有輻射,屬于無創檢查,建議被檢者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檢查。在進行檢查的過程中,如果發現病變,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其他檢查來明確診斷,并根據具體病變選擇合適的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