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腸內鏡一般是指通過口服超聲波,利用其特殊的成像技術,對結腸、胃、食管等人體組織進行直觀、全面地觀察,通常不會對人體造成損傷,因此,大多數人在檢查時不會出現疼痛,但可能會有輕微的不適感。
1、局部黏膜受損:在進行檢查時,需要將內鏡從肛門伸入結腸腸道內,若進行檢查時,檢查器械碰觸到黏膜,會導致檢查者出現局部黏膜受損,檢查者會感覺到肛門部位疼痛、不適,但不會出現劇烈疼痛,檢查者也會在檢查后進行局部護理;
2、胃腸道痙攣:若進行超聲腸內鏡檢查時,進食過多、過快等,可能會引起胃腸道痙攣,出現惡心、嘔吐等癥狀,大多數人不會感覺到疼痛,若出現癥狀時,可以進行局部熱敷,以緩解癥狀;
3、氣體反流:在進行超聲腸內鏡檢查時,若胃腸道內存在較多氣體,可能會影響醫師對腸內檢查的判斷,從而出現漏診的情況,檢查者會感覺到腹部脹氣不適,此時可以向醫生說明情況,檢查者也會及時改變體位;
4、其他:超聲腸內鏡檢查一般不會造成皮膚、皮下組織等損傷,但若進行經直腸超聲檢查時,部分人會因為手法不當等原因出現肛門墜脹感、疼痛等癥狀,一般可自行恢復,不會持續太久。
超聲腸內鏡是消化內科常用的一種檢查方法,通常可以觀察到直腸、結腸等腸道病變,對于診斷腸息肉、腫瘤等疾病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檢查前需要注意至少3天內不能吃油膩、過甜的食物,還應避免大量飲水,以免腸道內的食物殘渣過多,影響檢查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