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波是臨床上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方式,大部分情況下,超聲波可以檢查出肝癌。通過超聲檢查,可以發現肝臟內的低回聲結節,但是不能單憑超聲波直接診斷肝癌。超聲波檢查肝臟的方法有很多,如B超、CT、核磁共振、PET-CT等,結合臨床表現和其它實驗室檢查,通常可以診斷肝癌。
1、B超:依據超聲波回聲的強弱、形態、大小,以及邊界是否清晰等,可以對肝臟進行整體的形態學判斷。通常肝癌呈圓形或者橢圓形,邊界清晰、形態不規則,呈浸潤性生長,此時超聲波回聲反射較強,可以檢查出肝癌;
2、CT:主要是依據CT檢查的影像學表現,肝癌常呈圓形或者不規則的低密度病灶,邊界不清,密度不均勻。增強掃描動脈期病灶的明顯強化,靜脈期病灶的強化稍弱,低于周圍正常組織。此外CT平掃時還可以發現肝臟內占位性病變,可以判斷肝癌的大小以及是否發生了轉移等;
3、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檢查是肝癌診斷的首選影像學檢查方式,能夠清晰顯示肝臟內部的腫物大小、形態、位置以及與肝臟重要血管的關系。如果有其他部位的轉移,也可通過核磁共振檢查發現;
4、PET-CT:是比較敏感的一種影像學檢查方式,利用放射性核素標記生長在肝臟的腫瘤組織中的葡萄糖代謝,從而判斷腫瘤細胞的良惡性,對肝癌具有一定的診斷意義。
除上述情況以外,CT造影、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等檢查方式,也可用于肝癌的診斷,但檢查費用高、侵襲性高,一般不作為首選。超聲或者CT、核磁共振、PET-CT等檢查方式,只能起到輔助判斷病情的作用,確診肝癌需要進行病理活檢進一步確認。